学术讲座(二十二):单粒子示踪揭示微纳物质在多孔介质中的传递机理

作者: 发布时间: 2025-05-26 浏览次数: [ ]

主讲人:吴海超副教授

时间:5月28日下午14:30

地点:丽湖校区守信楼420

 

报告人简介:          

吴海超,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博导。2014年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15年获卡内基梅隆大学化学工程硕士学位,2021年获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化学工程博士学位。2021–2024年在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成果发表于 Proc. Natl. Acad. Sci.、Phys. Rev. Lett.、J. Am. Chem. Soc. 等国际顶级期刊。2023年受邀在美国化学学会(ACS)胶体与界面科学年会作一小时大会报告,并荣获多项学术荣誉,包括美国化学学会Victor K. LaMer奖(2023)、哈佛大学Aramont Fellow(2022)及国家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2023)。

报告摘要

纳米颗粒、微纳马达、高分子等微纳物质在限域空间中的传递机制是能源、化工及生物医学领域的核心挑战之一。传统的宏观表征手段(如动态光散射、核磁共振等)难以解析微观相互作用(如吸附-解吸、静电耦合及流体动力学效应),导致多孔介质内的传递模型存在理论与实际应用的显著差距。本报告将介绍基于三维高通量单粒子示踪技术的创新方法,首次实现多孔介质内单粒子运动轨迹的三维动态追踪,系统揭示纳米颗粒传递的微观机理。报告将分为纳米颗粒在多孔介质中的扩散运动,自驱动运动,以及膜分离过程三部分展开。

欢迎有兴趣的师生参加!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学苑大道1066号深圳大学丽湖校区B1楼414

深圳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邮编:518071 电话:0755-26536141



关于我们

深圳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是理工类综合学院,成立于2006年8月,其历史可追溯至1985年建立的深圳大学应用化学系和1995年建立的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化学与生物学系,现设有化学系、环境工程系、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以及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  点击查看更多>>

快速通道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