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振强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论文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07-08 浏览次数: [ ]


近日,深圳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余振强副教授课题组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团队共同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影响因子17.649,中科院JCR 1区,TOP期刊)上发表题为《Photo-thermo-induced room-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 through solid-state molecular motion》的研究论文。


与短寿命的荧光材料相比,有机室温磷光(RTP)材料具有更长发光寿命和更大斯托克斯(Stokes)位移,又兼具有机材料易于加工、柔性、透明的优势,在特定的场景和领域中均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不同于传统磷光材料的固有发光特征,刺激响应性的智能磷光材料能对外界刺激如光、热、力、酸碱等做出响应,可以被反复激活和擦除,表现出可编辑的特性,在信息处理、生物成像、发光器件中具有重要应用。

紫外光产生光热,诱导三嗪衍生物有序排列产生室温磷光

尽管热处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磷光调控方式,但其复杂的操作性极大地限制其应用场景。针对这一问题,课题组将紫外光热引入磷光调控中,报道了一系列溴代三嗪衍生物(o, m, p-Br-TRZ),在365 nm光照下产生明显光热,最高可达102℃。以p-Br-TRZ为例,在光热作用下,原本无序的分子形成有序排列并成功诱导出室温磷光。通过改变光照强度及环境温度(低至-40℃),我们提出并成功验证了光→热→磷光的RTP形成过程。该工作利用紫外光热及光热诱导分子有序重排等创新策略,有效实现了无损、非侵入式的清洁调控,为智能磷光材料的设计提供了一种简易可行的全新思路。

深圳大学硕士研究生刘兴旺和华东理工大学赵伟军研究员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深圳大学余振强副教授、吴玥副研究员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深圳大学为第一和通讯作者单位。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自然科学基金和深圳大学荔园学者等项目支持。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31481-3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学苑大道1066号深圳大学丽湖校区B1楼414

深圳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邮编:518071 电话:0755-26536141



关于我们

深圳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是理工类综合学院,成立于2006年8月,其历史可追溯至1985年建立的深圳大学应用化学系和1995年建立的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化学与生物学系,现设有化学系、环境工程系、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以及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  点击查看更多>>

快速通道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