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深圳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在丽湖校区举行2025年秋季学期工作会议暨建院40周年启动仪式。学院师生齐聚一堂,共同开启新学期征程,为学院四十华诞预热。
会议首先由副院长何传新教授作工作报告。2025年春季学期学院实现党建、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四维突破”:党建获全国立德树人机制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教学改革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等国家级奖项;科研获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B类各1项),发表Nature论文2篇,Nature Index指数校内第四,新增1500万元校企联合科技机构,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人才培养本科生升学率50.5%(校内第四)、研究生毕业去向落实率96.4%(校内第二)。新学期将重点推进“十五五”规划编制、学科评估与博士后流动站申报、40周年院庆等工作,培育教学成果奖与省部级科研平台,并以“问题导向”破解专业发展不均衡等六大挑战,推动学科交叉与产学研融合新突破。

学院党委书记李翠华教授随后围绕理工学院教师的责任与使命、安全与合规开展宣讲,结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报告与《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强调深化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要求全体教师严守《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及学校师德规范,强化意识形态、廉政合规和实验室安全意识,强化底线思维。

之后,杨波副院长介绍了2025年新入职的15位教师,这些海内外知名高校博士及博士后将为学院重点发展领域注入“新鲜血液”。杨波副院长表示,新教师的加盟将进一步优化学院师资队伍结构,为学科交叉创新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提供坚实支撑。

在院庆启动仪式环节,李翠华书记详细介绍了学院40周年庆筹备进展。自2025年3月成立筹备工作组以来,已完成兄弟学院调研、学院环境提升、院庆标识设计等工作,接下来将重点举办11月的庆典大会及晚会等系列活动。她回顾了一代代化院人从1985年应用化学系建系至今披荆斩棘,一路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发展2个本硕博贯通博士点学科、84%教师拥有海外经历的国际化师资队伍,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0.6‰。她希望以40周年院庆为契机,以“共创化院新生态,同享环境好未来”为主题,构建学科交叉、产学研融合的成长共同体,持续推进科研创新、人才辈出与开放合作。
启动仪式后,全体教职员工在学院楼前合影留念,手持院庆标识牌,创意排列成“40”字样,齐声喊出“四秩化环 共创未来”的口号,用无人机镜头定格四十周年的奋进瞬间。接着,学院在学院一楼举办茶会,老师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逐渐了解身边不同学科专业的同事,不仅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进一步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与友谊,更收获了跨学科的思考与启发。茶会特别设置新入职教师自我介绍环节,15位新教师通过“特产盲盒”分享家乡特色,在轻松互动中拉近了教师间的距离,为学院人才梯队建设注入温情纽带。

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学院新学期工作全面启动。今天,深圳经济特区同时迎来建立45周年,学院40年的发展历程正是特区高等教育成长的缩影。全院师生将以院庆为契机,传承“求真务实、敢为人先”的精神,在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中贡献“化环智慧”,共同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2025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