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

杨恒攀

办公电话:0755-86969589

EMAIL:hpyang@szu.edu.cn

 杨恒攀,深圳大学副教授,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获2021年度广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022-2024年连续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深圳大学“荔园优青”学者,深圳大学新锐研究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长期致力于新能源材料、催化化学、电化学和二氧化碳资源化固定利用的交叉研究。基于纤维材料结构发展了系列提升电催化材料有效界面的方法;通过双重限域等方法实现界面原子的有效调控,获得界面金属活性中心多尺度构筑;将微观界面调控应用于宏观器件组装,理解其构效关系,为发展真实工况条件下的电催化材料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方法指导。已成功制备一系列有机掺杂纳米金属材料、金属或非金属杂原子/多孔碳纤维复合材料,并将其应用于水溶液和有机体系CO2电化学还原、水分解以及氢能燃料电池等反应。

 近五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和省市级项目5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40余篇,包括National Science ReviewNature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等20余篇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多篇ESI高被引论文与热点论文,单篇最高被引671次,H指数28;作为主要发明人,授权专利18项,申请专利12项。

 主讲本科生课程《现代材料分析方法》、《大学化学实验》、《化工原理实验》,研究生课程《新能源材料表征技术》,创新创业短课《碳中和背景下的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结合自身科研方向与教学实践,围绕新能源材料领域,构建了基础型、研究型和拓展型"三位一体"的特色课程体系。多次作为主讲人,受邀参加中小学“名师进中学”科普讲座,获深圳大学“名师进中学”优秀主讲人称号。


在研和结题的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金属-有机界面调控的二氧化碳电还原研究,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金属团簇的精准构筑及其在二氧化碳电还原中的应用研究,主持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自支撑碳纳米纤维薄膜负载金属单原子的可控制备与CO2电还原性能研究,主持

4、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金属活性位点的精确调控及其电还原二氧化碳应用研究,主持

5、深圳市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碳基过渡金属纳米材料的合成与新能源应用研究,主持

6、深圳市基础研究自由探索项目,有机掺杂纳米金属材料催化CO2电还原制甲醇研究,主持

7、深圳市基础研究面上项目,多级孔碳纳米纤维复合金属单原子的可控制备与电催化二氧化碳转化,主持

8、2035追求卓越计划C类项目,高效二氧化碳电还原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主持

9、深圳市新引进高端人才科研启动经费,主持

10、深圳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启动项目(自然科学),主持



职位空缺 Positions opening(长期)


博士后:申请人所在的何传新特聘教授团队长期招聘博士后。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电催化(燃料电池氧还原、电催化水分解、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等),碳材料的制备及功能应用,纳米组装及功能化,计算化学等。博士后人员在站期间综合年薪约40万元人民币,并享受深圳大学社保及公积金等相关福利,具体工资待遇根据学历、研究经历、科研能力等综合评定。 博士后可申请荔新奖励计划,入选者除正常工资外,每月额外发放4000元奖励性薪资,按实际在岗月份随工资发放。博士后可申请荔园留菁计划,应聘深圳大学预聘-长聘制教师岗位,全校每年不少于25个名额,成果突出者优先推荐。

研究生: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工博士/硕士生。


详情欢迎咨询,邮箱:hpyang@szu.edu.cn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学苑大道1066号深圳大学丽湖校区B1楼414

深圳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邮编:518071 电话:0755-26536141



关于我们

深圳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是理工类综合学院,成立于2006年8月,其历史可追溯至1985年建立的深圳大学应用化学系和1995年建立的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化学与生物学系,现设有化学系、环境工程系、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以及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  点击查看更多>>

快速通道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