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十五):巨型笼状金属氧簇浓缩提纯核元素

作者: 发布时间: 2025-04-21 浏览次数: [ ]

主讲人:兰亚乾教授

时间:4月22日上午9:30
地点:丽湖校区守
420会议室

报告人简介:

兰亚乾,华南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化学学院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2009年获得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化学博士学位,2010-2012年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博士后,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关西中心外国人特别研究员。2012年底加入南京师范大学工作,2021年在华南师范大学成立团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第四批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青年知名学者奖励计划、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江苏省“双创团队”领军人才、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等人才项目,曾获中国光化学-泊菲莱优秀青年科学家奖、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奖、吉林省自然科学奖等奖励。现担任中国化学会二氧化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化学会光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感光学会光催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化学快报(CCL)副主编,Natl. Sci. Rev.学科编辑组成员,Inorganic Chemistry、EnergyChem、Nano Research Energy、 Polyoxometalates、物理化学学报、结构化学等期刊(顾问、青年)编委。主要从事团簇化学和配位化学的研究,致力于晶态材料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探索。近五年来以通讯作者在Nat. Syn、Sci. Adv.、PNAS、Nat. Commun. (13)、J. Am. Chem. Soc. (20)、Angew. Chem. Int. Ed. (42)、Adv. Mater. (6)、Chem (2)、Matter (2)、Natl. Sci. Rev. (4)、CCS Chem (4)等期刊上发表通讯作者论文200余篇。论文被他引32000余次,ESI高引论文46篇,个人H-index 97,连续多年入选科睿唯安 “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化学)和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化学)。

讲座摘要

核能的快速发展使人们逐渐摆脱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然而,核能利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积累大量乏燃料。鉴于我国战略铀矿资源相对匮乏的国情,亟需大力发展先进的乏燃料(尤其是超铀元素)分离提纯技术。课题组设计合成了系列核元素金属氧簇,在认知放射性核素金属的成簇条件和配位习性后,选择具有合适尺寸、空腔结构和配位位点的中空开口巨型笼状多酸进行放射性核素的限域结晶和浓缩提纯。期望实现真实乏燃料条件的放射性超铀核元素的分离和利用,为我国核安全发展事业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

欢迎有兴趣的师生参加!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学苑大道1066号深圳大学丽湖校区B1楼414

深圳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邮编:518071 电话:0755-26536141



关于我们

深圳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是理工类综合学院,成立于2006年8月,其历史可追溯至1985年建立的深圳大学应用化学系和1995年建立的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化学与生物学系,现设有化学系、环境工程系、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以及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  点击查看更多>>

快速通道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