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是理工类综合学院,成立于2006年8月,其历史可追溯至1985年建立的深圳大学应用化学系和1995年建立的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化学与生物学系,现设有化学系、环境工程系、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以及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拥有4个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平台:广东省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环境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广东省柔性可穿戴能源与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水产食品加工与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市级实验室:深圳市功能高分子重点实验室、深圳市新型锂离子电池与介孔正极材料重点实验室、深圳市类石墨烯复合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工程实验室、深圳市环境化学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深圳市食品营养与健康重点实验室、深圳市食品大分子科学与加工重点实验室;2个校企联合科技机构:固废低碳关键技术及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管理创新实验室、深圳大学万益蓝WONDERLAB精准营养联合研究所;8个校级研究中心:深圳大学食品科学与加工研究中心、深圳大学水科学与环境工程研究中心、深圳大学低维材料基因工程研究院、深圳大学分子科学国际合作联合研究中心、深圳大学大气复合污染控制中心、深圳大学纳米传感与分子诊疗技术研究中心、深圳大学孙学良院士工作站、深圳大学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研究中心。学院拥有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测试平台,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1.6亿余元,包括核磁共振波谱仪、拉曼光谱仪、X射线小角散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设备。
学院现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化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硕士点、食品与营养专业学位硕士点。在校本科生近800人,研究生600余人。截至2025年1月,我院化学学科全球ESI排名前0.6‰,环境科学/生态学学科排名前2.12‰,农业科学学科排名前3.66‰。
学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43人,其中专任教师115人,实验技术人员14人,行政管理人员14人。此外,还学院还有专职研究人员55人,博士后9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79人,教授34人,副教授44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级领军人才6名,国家级青年人才7人;广东省杰青3名,珠江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6名;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创业团队2个,深圳市高层次人才111人,84%的教师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我院还聘请了多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访问教授,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王光谦教授,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孙学良教授等。
近五年来,学院共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3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5项,市厅级科研项目131项,到账经费近2.1亿元。专任教师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75项,其中专利产业化转让11项;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Nat. Commun.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超2000篇,出版教材及学术专著8部;获省级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省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
为大力提升学院国际化水平,为学生提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联合培养能够掌握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具有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 我院已于2019年设立3-5万/人的学术交流基金,定期选拔外语水平高、学业成绩优异、综合素质突出的学生赴海外合作高校(如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进行中长期交流,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学术竞争力。
为持续推进高水平学科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学院近五年来邀请中国科学院孙立成院士、张锦院士、俞书宏院士、唐本忠院士等400多位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访,并就各自研究的前沿领域开展学术讲座,与学院师生互动探讨,反响良好。
我院地处深圳,有良好的就业环境,我院学生就业率超过90%。其中有部分同学前往清华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境内外知名高校深造;部分同学进入华为、比亚迪、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就业;部分同学自主创业,已有公司产值达到了1000万以上。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学苑大道1066号深圳大学丽湖校区B1楼414
深圳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邮编:518071 电话:0755-26536141
深圳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是理工类综合学院,成立于2006年8月,其历史可追溯至1985年建立的深圳大学应用化学系和1995年建立的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化学与生物学系,现设有化学系、环境工程系、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以及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 点击查看更多>>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