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

宋中心

职称:助理教授

办公电话:0755-26946943

EMAIL:zxsong@szu.edu.cn

宋中心,助理教授/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9年入选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2018年博士毕业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师从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孙学良教授。在原子层沉积技术、燃料电池低Pt催化剂开发、膜电极组装与性能评估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应用基础研究工作。迄今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Chem Adv. Energy Mater. ACS Catal.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3篇,文章总引用3300余次,其中3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撰写了2部论著章节,申请了3项发明专利。近五年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深圳市稳定支持面上项目。担任广东省、深圳市项目评审专家和众多国际学术期刊审稿人。

课题组主要针对新能源催化材料的世界科技前沿,专注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解水制氢、电池电极材料等清洁、低碳、绿色、环保的能源催化领域开展研究。课题组于2021年组建,秉持因材施教的科学教育理想,营造团结、严肃、活泼的科研氛围。目前课题组研究经费充足,已配备各种仪器设备,拥有完善的科研条件和先进电化学实验测试装置。

职位空缺 Positions opening(长期)

博士后:长期招聘具有能源催化、燃料电池电堆、电催化反应机理研究背景的优秀博士后加入。

博士生:课题组欢迎优秀的博士生或联合培养博士生加入。

本课题组每年可招收硕士研究生2-5名,欢迎对氢燃料电池、电解水制氢、原子尺度催化材料感兴趣的同学加入;同时也欢迎对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研究有兴趣的本科生进入课题组学习(咨询邮箱:zxsong@szu.edu.cn)。团队支持研究生、本科生按照自身兴趣及特长开展与本领域相关的研究工作鼓励参加各类项目申报、学科竞赛计划

团队成员:

副研究员:张忠尧(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博士后)

在读博士生:齐睿文、刘鑫锵

在读硕士生:林继文,陈春霖,邱佳烨,张原,罗方俊,吴俞洁,李芷幸,孙国涛,周康乐……

   


联系我们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学苑大道1066号深圳大学丽湖校区B1楼414

深圳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邮编:518071 电话:0755-26536141



关于我们

深圳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是理工类综合学院,成立于2006年8月,其历史可追溯至1985年建立的深圳大学应用化学系和1995年建立的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化学与生物学系,现设有化学系、环境工程系、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以及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  点击查看更多>>

快速通道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