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传新,教授,博导,副院长。教育部青年**学者,2020英国皇家化学会《J. Mater. Chem. A》新锐科学家,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 深圳市高层次人才, 深圳大学“荔园优秀青年教师”。2010年7月份入职深圳大学,2012年获得副教授,2018年获得教授。长期致力于能源材料、合成化学、电化学和催化化学的交叉研究,在研究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基于纤维材料结构发展了系列提升电催化材料有效界面的方法;通过双重限域等方法实现界面原子的有效调控,获得界面金属活性中心多尺度构筑;将微观界面调控应用于宏观器件组装,理解其构效关系,为发展真实工况条件下的电催化材料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方法指导。近五年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60余篇,其中47篇属于中科院大类1区论文,影响因子大于15的论文10篇,影响因子大于10的论文27篇;作为主要发明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3项,授权29项;申请美国专利5项,授权3项;实现专利转化2项;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或完成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青年基金和3项面上基金)、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广东省科技厅项目和5项深圳市基础研究项目。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专家、深圳市发改委高新技术产业评审专家、众多国际学术期刊审稿人。
团队成员(Group members)
负责人(Principal investigator):何传新
教师(Supervisor):杨恒攀、胡琪
项目副研究员(Associate researcher):张少龙
在站博士后(Post-doctor):李国栋、王小登、冯建朋、邓晨、蒋兴星、李小杰、王晓君、严大峰、张晨曦、刘威、吴亮、江兵
中科大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Doctoral candidate):吴玉、李轩、张龙、闫绍兵、孔艳
硕士研究生(Postgraduate):
2018级:覃永杰、邵杰、廖静璇、黄晓婉、王紫宇
2019级:张惠科、王思雨、魏少敏、刘长沙、周康洁、高可如、郑红举
2020级:邓东成、霍绮桦、邵佳新、曹建勇、何聪毅、谭晶今、米玲仁、余子辉
职位空缺 Positions opening(长期)
博士后:团队长期招聘博士后。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电催化(燃料电池氧还原、电催化水分解、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等),碳材料的制备及功能应用,纳米组装及功能化,计算化学等。博士后人员在站期间综合年薪约34万元人民币,符合条件的可申报深圳市高层次人才计划(160-200万住房补贴)等。详情欢迎咨询,邮件:hecx@szu.edu.cn。
研究生: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工硕士生,欢迎邮件咨询。
对学生基本要求:
有梦想,有追求;做事认真、踏实;有热情、能坚持!